新余学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3555|回复: 0

王强-新东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9 15: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强,内蒙古包头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软件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侨联委员、欧美同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书之爱》。

  1996年王强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开创了"美语思维法"美国口语培训,掀起了中国英语口语学习方法的革命。迄今为止,十余万人接受了这一培训。2000年接受香港凤凰卫视台"名人面对面"专题采访时,王强被主持人许戈辉誉为"新东方明星教师中的明星"。2001年,在新东方领衔主讲"高级口译班",获得学员的空前欢迎。从2002年起,王强陆续把自己在英语学习各个领域的教学心得进行系统总结,旨在帮助学员在短时间内真正突破英语交流的障碍,能够真正准确、流畅、地道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快乐地追寻梦想

  中学时代,王强"有幸"遇上了一批从大学里下放的"右派"。这些满腹经纶、经历坎坷的知识分子在课堂上激情四射,犹如失去士兵的将军重返战场,彻底地征服了这个懵懂少年,甚至指挥了他的信念。他开始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两袖清风、风度潇洒的老师,这个理想在他1984年从北大西语系毕业留校后如愿以偿。

  王强在美国一共生活了七年,七年中从读书做学生到进入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做软件工程师,遍尝了留学生的酸甜苦辣。到1996年决定回国的时候,王强已经拿到了近6万美元的年薪,而且以他的能力,在贝尔的事业正呈上升趋势。可他还是回来了,离开人人向往的中产阶级花园洋房舒适生活,选择了新东方,重新创业。

  "我回国创业的最直接动力是想把成功的经验展示给中国学生,使他们到美国后不再走弯路。"王强很坦率地说,"我并不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天才人物,但是我却能够在美国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里一步步走过来,从一个在异域打工的学生到一个世界一流传讯研究所的工程师,我认为自己这种奋斗和打工的经历确实是有说服力的,这些经验也比较宝贵。随着中国的逐渐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把我的这些经验和大家分享,告诉大家如何在那样的一个社会里不断寻找能够融入其中获得成功的契机,如何作好自己人生的设计,进行有效的选择或者放弃,这是我能够做而且也应该做的。"

  不说也知道,在异国呆久了,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欲望和冲动,希望自己能够做老板,去做自己喜欢做并且能够做的事业。但这里所谓的"做老板"并不是一个权利层面的选择,而是意味着实现梦想。1995年,俞敏洪找到了他,王强心底的梦想就这样清晰起来。他在出国前就在北大教过六年书,一直难以割舍做老师的心愿,加之在美国生活多年,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熟悉,还有从底层到上层的从业经历......这些和新东方以励志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非常契合。就这样,王强坚信自己是可以回国启动事业、实现自我的。换句话说,新东方提供的平台终于让他把生存手段与理想合二为一。

  带着快乐的心情,带着"从零开始"的心态,王强回到了新东方,启动了自己的事业。较为落后的物质状况、不太健全的法制、复杂的办事程序甚至糟糕的交通状况等问题,王强以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回来上课后他骑了两年的自行车,直到把家里的自行车全部丢光;去上一次两个小时的课,路上来回要花三个小时......王强觉得这是必然的经历,并未感觉到太多不适。

  一个人要想成功,梦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准且细致的切入点。1996年的新东方还没有成型的口语教学,于是王强就以口语教学为切入点慢慢开始。从口语培训部最初的一张办公桌、十名学生开始,到1999年,已经有一万名学生,而累计到现在,已经有十余万学生。王强后来又陆续在新东方启动了很多部门,比如IT教育、实用英语学院、新概念英语,听说速成课程......在新东方,王强的事业经历了无数个从零开始,也品尝到了无数的辉煌。

坚持公正与尊重个性

  王强眼中的新东方精神是一种通体透明的文化。而这种文化需要有两个东西来支撑,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做事。做人要浅,要浅得透明,浅得正直,浅得公正;做事要深,要将事情做得精彩、精致、精到,做成精品。在企业的人文层面中营造出一种宽松的氛围,鼓励并尊重个性。这就是王强心中的新东方精神核心。

  在日常管理中,他也是一直这样实践的,即制度是第一要领,因为没有制度的企业是无法管理的,但是在制度之外还要呼唤个性——允许、尊重并鼓励个性的存在。在他看来,做人成功有两个因素,一是要具备真才实学;二是要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许在社会和企业里要有所收敛,但是骨子里的个性应该坚持。王强认为,有个性的人必有其独特性,而有独特性就一定有创造性,有了创造性才会有价值。而作为新东方的领导者,要想留下真正的人才,就必须有包容的胸怀。

  西方有两句关于职业经理人的论述王强推崇备至:"I love you, but I have to fire you.(我喜欢你,但是我必须让你走人)"和"I hate you, but I have to keep you.(我讨厌你,但是我必须留下你)"王强希望每个管理人员都敢跟员工说这样的话,通透地不含个人感情因素地管理。这一点在新东方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群居的企业更为重要,允许并且尊重个人空间的存在,不遗余力地帮助个人拥有自己的空间,这实际上是尊重人才、尊重个性、尊重生活方式、尊重独特思想,也是尊重才华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也正是新东方的独特魅力所在,它不像中国有些民营企业那样,特别喜欢对员工进行统一,像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那样来让他们的个性达到出奇的一致。这样统一的结果可能是便于管理,但是扼杀个性的结果是同时也扼杀了人才的创造力。而新东方老师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正是因为其迥然有别、异彩纷呈的授课风格,如果都是王强,都是俞敏洪,都是胡敏,自然也就失之于乏味了。

在生存与理想之间

  在中国,一提到知识分子,似乎总是要用"清贫而文弱"来形容,尤其是传统知识分子,多有"尚知不尚行"的弊病,清高的结果往往是在严酷的生存现实和他们竭力固守的精神自由之间产生一种巨大的落差。一方面生活在精神和理想的云端里,强化着自己无以复加的神圣,另一方面却在现实的生存面前承受着内心难以名状的失落、惶恐、无奈甚至悲哀。然而对王强来说,在美国时能够"极其理性地把生存手段与理想分开",为了生活转学计算机,进而进入世界一流的贝尔传讯研究所做软件工程师,然后在工作之余读书和写作,以此来实现自己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不能不说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王强认为,在现实面前首先要做的是一个人,做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大写的人是最重要的。但是只有先吃饱肚子,才是可能进行精神的追求。这其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规律,是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理论的一部分。一个知识分子在社会里当然可以自命清高,但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一个再神圣的人离开物质基础,其精神追求也是软弱无力的,因为一个健康的脾胃对你肉体提出的抗议,比任何示威都厉害得多。所以,在王强的字典里,追求生存和追求理想从来就不曾矛盾过。

  王强最初的梦想是成为北大教授,做一个书斋学者。事实上后来辗转到了美国,从刷盘子、洗碗干起,然后读了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到了贝尔传讯,又从美国回来,从事新东方的教育。表面上看,王强似乎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书斋学者的理想,但其实丢失的只是一个24小时坐在书斋里的姿态。到现在为止,尽管每天有诸多事务缠身,王强依然没有丢掉睡前半个小时的阅读习惯。因为他所追求的不是姿态,而是心态。

  王强对自己的理解是,在他的骨子里流着两种血液:一种是赌徒的血液,另一种则是流浪汉的血液,但他可以平衡这两个极端。他常说,我们是社会的人,不仅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还要遵从社会现实的需要。比如找工作,很多时候工作并不理想,但为了生存我们就必须接受雇佣。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手段和理想就是分开的,只有极其幸运的人才能够将二者合而为一。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生存手段和理想分开的情况下,还能够坚持理想,那这个人就真正是个可敬、可畏的人。而王强正是在美国的时候想通了这些,才能够很平和地把生存手段和理想理性地转换和区分。

  这样区分的好处是可以随遇而安并且心境平和。单纯等待的风险终归是太大,所以王强认为正确的态度是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即使那不是最理想的工作。在八小时之内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这样才能对得起职业和良知,也对得起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要求。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寻求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

  这是王强在美国得到的"最具肯定意义的"价值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人不要在乎别人看你是什么样的,更不要在乎按照你的职业标准来说这个东西是低了还是高了,只看事情本身是不是能够做好,在你做好之后是不是能够获得你所期待的回报,你是不是可以用这些回报来实现你的梦想。"这样想,心态自然会平和踏实得多。如果过多地抱怨社会和他人,那再好的平台也没有用。这正应了那句"智者随遇而安,不徐不疾,不烦不躁。得不足喜,失不足忧"的话。

读书,在一个清净的角落

  从终极目的上来说,读书是王强营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世界的过程。而且从他的经验看来,读书越多,就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的东西所影响,因为书籍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栖居着许多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而当一个人的心灵中拥有一个这样的王国时,他的承受能力会增大许多,他可以不需要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所以王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I read, therefore I am! (我读,故我在!)

  熟悉的朋友笑称他为"书痴",因为在王强看来,读书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他有一句座右铭叫"读书只读一流的书",所以王强平时只读中文古籍和西籍,因为在他看来,真正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书也就是这两类。而且读书的类型不可偏食,要讲求平衡,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所以,无论是文学、历史、诗歌、哲学,还是宗教、科学读物,王强在日常阅读中都有所涉猎,他戏称这样的读书方法为"饮食平衡读书法",他深信有选择和重点地进行吸收才会让精神的林木不至于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变形。当然,这只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则另当别论。

  一个把自己定位于"人文知识分子"的文化人,生命的主干必然是文化。如果说读书对王强来说是接受文化,那么他的教学活动则是在传递文化,传递一种世界文明和文化。王强就这样,吐故纳新,在一个清净又方便的角落里,自由自在地读书,让内心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也让自己更加谦卑和宽容。

  四十不惑,站在四十岁的年龄上看自己,王强的愿望是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真正从事一些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把西方一些比较系统的优秀书目引荐到中国市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西方的一些真正有思想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他希望能与更多的人分享。此时此刻,教育是他的事业,读书是他永远洗脱不掉的挚爱,而这也正是他,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余学院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3-29 02:59 , Processed in 0.1120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